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健康
幼儿园孩子视力1.0 当心比同龄人更早近视
图@视觉中国
医学指导/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眼科主任、主任医师项道满
开学后,不少幼儿园都会组织孩子进行体检,视力检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有的家长得知孩子体检结果“视力不好”,第一时间会想到孩子近视了。实际上,“视力不好”并不只因为近视,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远视、斜视的比例更大。但不要以为远视和近视的预防就没有关系,远视储备是孩子今后抵抗近视的“堤坝”。眼科专家特别提醒,幼儿园孩子早早看清视力表上“1.0”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反而说明孩子可能会比同龄人更早近视。
远视储备是抵抗近视的“堤坝”
目前在幼儿园体检中,对于3~4岁的孩子,由于大部分还不会看视力表,一般只使用屈光筛查仪器对眼睛的屈光进行筛查,可以检测远视、正视还是散光,同时看看有没有斜视。而中班和以上的孩子,则使用视力表检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眼科主任、主任医师项道满指出,许多家长对于视力的认知有误区,以为孩子的“正常视力”也应该和大人一样,达到1.0。实际上,正常情况下学龄前孩子都是远视眼。
远视眼不是更应该看得到视力表的下面几行吗?项道满表示,这又是一个误区,正视眼的情况是进入眼睛的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而由于儿童的眼轴比较短,进入眼睛的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远视眼同样会表现为视力不好。随着孩子生长发育,眼球变长,眼轴变长,远视度数会不断减轻,到达正视眼后,可能会继续发展为近视,孩子的视力发展会呈现出“远视-正视-近视”的趋势。
“一定量的远视储备,是抵抗近视发生的‘堤坝’。”项道满说,“有的幼儿园孩子,早早地看到了视力表的0.8、1.0,有的家长为此很高兴。实际上,过早地达到正视眼,说明孩子的远视储备提早用完了,可能会比其他孩子更早发生近视。”他举例,同为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个视力为1.0,一个为0.6,几年之后前者可能因为近视导致视力只有0.8,而后者可能仍然是正视眼状态,视力反而比前者好。
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还会有100度左右的远视,正常情况下在七八岁的时候达到正视眼。还有一个视力速算法:将年龄乘以0.2,比如4岁的孩子,正常视力大致是0.8或稍差一些。
远视200度以上建议戴眼镜
项道满介绍,眼科门诊就诊的6岁以下儿童,不少人是因为远视度数比较高。作为预防近视的“堤坝”,远视度数稍微高一些可能会有一定好处,“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近视,有的人没那么容易近视,就和远视储备有关系”。
儿童远视眼和近视眼不一样,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但对于学龄前的远视孩子来说,即使是高度远视、视力较差,但只要配上一副合适的远视眼镜,使光线能够聚焦到视网膜上、看东西清楚,随着慢慢长大,远视度数会慢慢减少,视力会向正常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200度以上的远视就建议佩戴远视眼镜。
但要注意的是,高度远视眼比较容易引起内斜视,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这种内斜视是调节性的,有希望仅仅通过佩戴远视眼镜来矫正眼位。如果戴眼镜3个月后还是不行,就要做手术或者配特殊的三棱眼镜。如今90%的斜视手术可以通过日间手术完成。
“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这么小,怎么会愿意戴眼镜呢?其实,当孩子戴上合适的眼镜后,眼前的世界清晰了,看东西会觉得很舒服,未必会像家长想象的抗拒眼镜。”
市面上的“视力训练”无法治近视
为了避免孩子的远视储备过早消耗、进入近视状态,项道满建议家长慎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电子保姆”,“手机、平板电脑近距离看上一个小时,相当于看电视几小时”。如果为了联系方便要给孩子配手机,也建议使用没有娱乐功能的“老人机”。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fj.zawww.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冬季皮肤瘙痒 不是干燥那么简单
防“燥”攻略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何荣国主任医师 一到冬季,不少人[详细]
- 02小儿防流感 中医师开出这道方
每年流感季,老人和小孩都较易中招。如何帮宝宝远离流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详细]
- 03多部门介绍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情况 积极稳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1日讯 记者顾阳报道: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详细]
- 04采血车或增义诊志愿服务站
记者昨天从首都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获悉,本市部分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有望走上采血车,[详细]
- 05我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超十三亿
本报上海12月21日电(记者曹玲娟)记者从在上海举行的社会保障卡20周年座谈会上获悉:目[详细]
- 06戴口罩、手卫生、手机消毒……这些个人防护
在6月15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8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详细]
- 07互联网+医疗,化解“看病烦”
“两年来,我一直带着纵膈肿瘤生活,老感觉不舒服。”家住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欧老先生听[详细]
- 08经期健康对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大姨妈’的来临是一个女性发育成熟的标志,对于女性的生理心理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详细]
- 09“4 7”试点扩围到全国 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张泉)24日,参加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下称“4[详细]
- 01河南:打造百姓身边的“全民健身圈”
“这里的球场是木地板,跑起来感觉很好,练完还能洗澡[详细]
- 02“4 7”试点扩围到全国 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张泉)24日,参加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下称“4[详细]
- 03多吃能撑大少吃能饿小?我们的胃没有那么随
人们常说,最佳的减肥方式是“管住嘴迈开腿”,但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或是缺少[详细]
- 04南京开展多项行动提高群众营养状况
新华社南京10月10日电(记者 沈汝发)南京市近日出台《南京市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详细]
- 05走近隐匿性抑郁症:“老胃病”久治不愈 或
有些人,每年都会有数月反复出现上腹胀痛、不适,嗳气、反酸的现象,进食差、恶心、喉[详细]
- 06专家提醒:“饥饿疗法”治腹泻不可取
新华社武汉9月22日电(记者黎昌政)武汉一市民吃坏了肚子,信奉“饥饿疗法”绝食三天[详细]
- 07陕西:推动“互联网 医疗服务” 助力服务贫
新华社西安9月17日电(记者许祖华)看病少排队、少跑腿,诊疗更安全、更高效,服务更[详细]
- 08雪天老年人防跌倒 应采取正确救助、康复措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王秉阳)我国部分地区迎来2020年首场降雪,老年人由于视力下[详细]
- 09“运动热”带来“流行病”? 专家:掌握正
新华社南京12月6日电(记者邱冰清)随着运动健身的观念深入人心,跟腱断裂等“动出来”[详细]
- 01解放军总医院助力西藏健康扶贫
本报拉萨8月20日电 (鲜敢、张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日前在拉[详细]
- 02隐形眼镜盒也会污染镜片?医生提醒需每日清
■ 本报记者 邓钰 你有清洁隐形眼镜盒的习惯吗?日前,隐形眼镜盒3个月长出10万细菌菌[详细]
- 03农村儿童早期发展开始试点
日前,农村儿童早期发展试点工作会议暨母子健康发展综合项目年度工作会议在河南省召开[详细]
- 04宝宝的“口粮”是真的不够吗?
很多第一天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都认为自己没有母乳或者母乳不足,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详细]
- 05科学防疫 老年人应该避开五大误区
面对疫情,老年人既不能不在乎,也不要过度恐慌,要科学防控,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详细]
- 06吃螃蟹五大禁忌要记牢 “蟹”逅美味莫忘健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秋天,在老百姓喜爱的季节性食物榜上,[详细]
- 07儿童零食如何选怎么吃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近日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该标准将于6月15日起实施。[详细]
- 08北京将试运行“智慧健康处方”
本报讯 (记者李琳)9月25日,北京市“智慧健康处方”试运行启动会举行,该项目将在北[详细]
- 09少跑腿、省时间,新医疗服务给百姓看病带来
新华社上海9月15日电(记者龚雯)辅助慢病管理、提高就诊效率、启用“远程病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