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健康
宫颈癌可防可治 关键在接种疫苗与筛查相结合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王坤朔)在女性特有肿瘤“杀手榜”上,宫颈癌排名第二,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幸运的是,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且已经有预防性疫苗的肿瘤。近日,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魏丽惠教授在一次科普讲座上详解了宫颈癌以及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体系,呼吁大众提高对宫颈癌的重视,及时接种疫苗、定期筛查、积极治疗。
高危HPV持续感染引发宫颈癌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80%以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据魏丽惠介绍,我国2015年宫颈癌新发病例超10万,近20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和增高的趋势。
既然宫颈癌是唯一明确病因的肿瘤,那其病因到底是什么呢?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研究发现,在HPV呈阴性的女性中,几乎不发生宫颈癌。
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染了HPV一定会得宫颈癌。HPV病毒有200多种种,与恶性肿瘤,主要是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型HPV有10余种,低危型也有10余种,与湿疣和一些皮肤病相关,不会引起宫颈癌。在人的一生中,HPV感染概率非常,有性生活的女性中大约有70%80%都可能感染过,但大部分年轻女性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就像人体免疫力能清除流感病毒一样。 “要对宫颈癌和HPV感染有清楚的认知,不要误解为检查出HPV阳性,就是得了宫颈癌。”魏丽惠说。
她表示,一些女性被高危HPV持续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要经过1020年的漫长时间,在此期间,如果坚持宫颈癌筛查,发现癌前病变规范治疗,就能及时遏制宫颈癌,不让其进一步发展,不会得宫颈癌。
此外,魏丽惠强调,早期宫颈癌症状不明显,偶尔会有白带异常、阴道出血,特别是有同房出血等症状,但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出现,因此早期宫颈癌甚至癌前病变需要通过筛查才能发现。如果白带出现非常明显的异常,例如大量白带或者水样白带,出血等,可能已经进展到晚期阶段,会引起膀胱、肾脏、骨骼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接种疫苗也不能省了筛查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有疫苗可预防的肿瘤,即HPV疫苗。目前市面上有三种疫苗二价、四价和九价,该如何选择呢?
据介绍,“价”代表可预防的病毒型别。二价疫苗可以预防由HPV16/18型病毒感染,超过70%的宫颈癌都是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四价疫苗可以预防6/11/16/18型HPV感染,HPV6型和HPV11型不属于导致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型HPV病毒,但可引起生殖道的尖锐湿疣;九价疫苗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型九种,研究显示,能防约90%的宫颈癌。此外,三种疫苗适用于不同的接种年龄,不同地区批准的接种年龄段不同。目前,我们二价、四价、九价疫苗批准接种年龄分别对应为9~45岁、20~45岁、16~26岁。
魏丽惠强调,打了HPV疫苗仍然需要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目前用于防护宫颈癌的疫苗虽然已经涵盖了大部分HPV病毒,但仍有发生HPV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可能,另外成年女性接种疫苗时,可能已有HPV感染,所以定期筛查必不可少。
宫颈癌健康教育是系统工程
据魏丽惠介绍,在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体系中,一级预防包括了接种HPV疫苗和健康教育,强调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女性要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免HPV感染、如何接种疫苗、如何定期接受筛查。
在二级预防中,魏丽惠强调了筛查诊断和对癌前病变的治疗:
筛查。这是宫颈癌防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建议HPV阴性的女性每35年筛查一次,如果是阳性要每年筛查。“女性对于宫颈癌防治的认知依然不足,不注重筛查。在政府为农村妇女免费筛查乳腺癌、宫颈癌(即两癌筛查)的政策下,仍然有很多妇女认为自己不会患病,没必要筛查。等发现时为时已晚。”魏丽惠惋惜地说。
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通过筛查,如果发现异常,医生会告知需要做阴道镜检查,通过阴道镜取病理来确定有没有癌前病变。如果发现了癌前病变要及时处理,阻断向宫颈癌发展的机会。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fj.zawww.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冬季皮肤瘙痒 不是干燥那么简单
防“燥”攻略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何荣国主任医师 一到冬季,不少人[详细]
- 02小儿防流感 中医师开出这道方
每年流感季,老人和小孩都较易中招。如何帮宝宝远离流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详细]
- 03戴口罩、手卫生、手机消毒……这些个人防护
在6月15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8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详细]
- 04采血车或增义诊志愿服务站
记者昨天从首都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获悉,本市部分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有望走上采血车,[详细]
- 05我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超十三亿
本报上海12月21日电(记者曹玲娟)记者从在上海举行的社会保障卡20周年座谈会上获悉:目[详细]
- 06经期健康对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大姨妈’的来临是一个女性发育成熟的标志,对于女性的生理心理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详细]
- 07多部门介绍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情况 积极稳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1日讯 记者顾阳报道: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详细]
- 08互联网+医疗,化解“看病烦”
“两年来,我一直带着纵膈肿瘤生活,老感觉不舒服。”家住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欧老先生听[详细]
- 09“4 7”试点扩围到全国 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张泉)24日,参加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下称“4[详细]
- 01多吃能撑大少吃能饿小?我们的胃没有那么随
人们常说,最佳的减肥方式是“管住嘴迈开腿”,但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或是缺少[详细]
- 02陕西:推动“互联网 医疗服务” 助力服务贫
新华社西安9月17日电(记者许祖华)看病少排队、少跑腿,诊疗更安全、更高效,服务更[详细]
- 03南京开展多项行动提高群众营养状况
新华社南京10月10日电(记者 沈汝发)南京市近日出台《南京市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详细]
- 04走近隐匿性抑郁症:“老胃病”久治不愈 或
有些人,每年都会有数月反复出现上腹胀痛、不适,嗳气、反酸的现象,进食差、恶心、喉[详细]
- 05“4 7”试点扩围到全国 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张泉)24日,参加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下称“4[详细]
- 06雪天老年人防跌倒 应采取正确救助、康复措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王秉阳)我国部分地区迎来2020年首场降雪,老年人由于视力下[详细]
- 07“运动热”带来“流行病”? 专家:掌握正
新华社南京12月6日电(记者邱冰清)随着运动健身的观念深入人心,跟腱断裂等“动出来”[详细]
- 08河南:打造百姓身边的“全民健身圈”
“这里的球场是木地板,跑起来感觉很好,练完还能洗澡[详细]
- 09专家提醒:“饥饿疗法”治腹泻不可取
新华社武汉9月22日电(记者黎昌政)武汉一市民吃坏了肚子,信奉“饥饿疗法”绝食三天[详细]
- 01隐形眼镜盒也会污染镜片?医生提醒需每日清
■ 本报记者 邓钰 你有清洁隐形眼镜盒的习惯吗?日前,隐形眼镜盒3个月长出10万细菌菌[详细]
- 02少跑腿、省时间,新医疗服务给百姓看病带来
新华社上海9月15日电(记者龚雯)辅助慢病管理、提高就诊效率、启用“远程病房”……[详细]
- 03吃螃蟹五大禁忌要记牢 “蟹”逅美味莫忘健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秋天,在老百姓喜爱的季节性食物榜上,[详细]
- 04儿童零食如何选怎么吃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近日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该标准将于6月15日起实施。[详细]
- 05农村儿童早期发展开始试点
日前,农村儿童早期发展试点工作会议暨母子健康发展综合项目年度工作会议在河南省召开[详细]
- 06北京将试运行“智慧健康处方”
本报讯 (记者李琳)9月25日,北京市“智慧健康处方”试运行启动会举行,该项目将在北[详细]
- 07科学防疫 老年人应该避开五大误区
面对疫情,老年人既不能不在乎,也不要过度恐慌,要科学防控,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详细]
- 08解放军总医院助力西藏健康扶贫
本报拉萨8月20日电 (鲜敢、张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日前在拉[详细]
- 09宝宝的“口粮”是真的不够吗?
很多第一天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都认为自己没有母乳或者母乳不足,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详细]